第二十八回 (第2/2页)
方丈盘坐的床上,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小木桌架,上面一缕青香正缓缓上升,桌上还有一壶茶两个小茶杯。而方丈手持一串小佛珠,一只手正搓着,另一只手示意潘石智就坐床边小桌旁。
此方丈六十多七十了吧,身着土黄颜色衣衫,白眉白虚红唇,面色极好,只听他呼吸吞吐就知道内家武学以达巅峰。看来传闻他会三门七十二绝技不假,七十二绝技有三十六路外家武学,还有更高阶的三十六路内家武学。想要学其一都要有足够充沛的内力,这方丈不简单。而最醒目的乃方丈头上头顶那十二颗戒疤。
凡是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佛门除了剃度仪式外,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
其行为根据或系起自于舍身供养之思想,或系为断除我执。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在家众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夜、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
六个戒疤的已算是得道高僧了,九个戒疤的几乎可以称为神僧。如今这方丈十二个戒疤赫赫显在头上,这还是潘石智生平第一次看到,竟已无法言语表达自己此时的震撼。
方丈也不墨迹,直接从怀里掏出一物。这东西有大半个手掌大,全身漆黑发亮,有两指厚度,但也看不出是什么材质。这物表面上凹凸不平,好似曾经上面有文字、图案、花纹,或者说图腾,但现在严重和残缺不堪,已根本无法断定表面具体是什么了。
潘石智看着此物,问道,“这是何物?”
方丈将此物放在小桌上,说道,“潘少侠不就是为此物而来的吗?”
江湖令?潘石智虽是激动,但对此物也仅仅只是看看,没想到其他,现在他想知道的是其他的。
只见潘石智将这江湖令推回到方丈面前,说道,“方丈大师,属晚辈无礼。我想咨询的是前些时日留下这江湖令的那名剑客。”
方丈却答非所问,“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此令乃是一空物,内部早已空了。”
此时屋外传来声音,“师父。”
“啊,是俱空和和俱念吗?进来吧……”
果然,进来两人身着黑蓝色衣衫的中年僧人,其中一人正是刚才藏经阁见到的俱空大师。
潘石智赶紧起身行礼,“晚辈潘石智见过俱相大师,俱空大师。”
俱空微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方才一遇便知少侠无非池中物。”
“大师过奖了。”潘石智不知方丈让两位大师前来是何事,忙又问道,“请教方丈,这是?”
方丈回道,“潘少侠来意我寺明白……六月,王前帮主忽然死于非命,潘少侠乃王前帮主义子,杀父之仇固然是要追查的。”
潘石智赶紧拜礼,“方丈能体谅晚辈,晚辈感激不尽。还请方丈指点迷津……”
“阿弥陀佛……若是告知阁下,阁下去寻仇,再造杀孽,老衲岂不是犯了杀戒……”
“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人偿命……更何况此人故意搅动风云,不除此人,江湖恐更多人牺牲。”
“阿弥陀佛……俱空……”
“是,师父……”俱空上前两步,说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话还是由贫僧来诠释吧。”
“这?”
俱相补充道,“贫僧这师弟别看平日里只在藏经阁问卷经书,天下武学他已在书中寻得七八。”
潘石智赶紧上前跪拜在俱空大师面前,“还请大师成全。”
俱空赶紧扶起潘石智,不慌不忙道,“潘少侠可知这江湖令中所藏武学?”
“愿闻其详。”
“这江湖令本就是我少林产物,不想为它江湖几多风雨,死伤无数,实属我少林罪过……几经易手,在六百多年前又归回我少林……可惜,在元末明初乱世之时,我寺为明驱元,导致这江湖令再度遗失……江湖令在这六百多年前重归少林之时,江湖也曾发生巨变,故而存放在这江湖令中的武学封存着当时的魔头生前创下的高深剑法。”
“魔头?”潘石智疑惑道。
“他原本是华山长老,情势所逼,也算是这江湖令惹出的风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