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道门如散沙 (第2/2页)
李玄感简略言说,薛振锷却从中听出不少有用的消息。就比如如今道门,北方大抵归了全真七派。
何谓全真七派?王重阳传全真七子,七子各有传承,便成了全真七派。
马玉创立遇仙派,谭处端创立南无派,刘处玄创立随山派,丘处机创立龙门派,王处一创立嵛山派,郝大通创立华山派,孙不二创立清净派。
诸多全真门派里,又以龙门派的发展最为兴盛,是以又有“天下全真半龙门”一说。
到了南方又不同,小门小派众多,大派以三山符箓为主。大抵是正一、上清、清微、神霄、净明这几派。
三山符箓中的灵宝派前宋时试图吞并佛门,结果失败了,直接导致灵宝派凋零,如今只剩下阁皂山祖庭,散落的灵宝道观或者归了正一,或者并入上清。
而净明派又算得上是灵宝派的分支,所以修行界大抵认为净明而今取代了灵宝。
正一因着嗣汉天师府,自前宋开始便名声大噪,实则唐之前正一算不得主流。
盖因张道陵分二十四治,有跟太平道一般的心思,是以即便张鲁投靠了曹操,正一道也屡屡遭受打击。
从晋到唐,正一只算三洞四辅里的四辅之一,三洞指的是上清、灵宝、三皇。
可惜三皇派在唐朝时犯了皇帝忌讳,屡屡遭受打击,后来干脆烟消云散。
到了宋时,许是赵宋皇家得位不正,便反复拉拢嗣汉天师府,希图扶正正一道来为赵宋正名。由此,正一道这才兴盛起来,宋末时更是在蒙元催促下形成了三山滴血,字辈统一之势。
待蒙元完蛋,灵宝早就元气大伤,上清本就骄傲,哪里看得上原本只是二流的正一道?干脆废了三山滴血,另立字辈。
殷郕得位极正,起先因着张三丰真人极为看重道门,敕命在武当上广建道宫,又让当时的嗣汉天师搜罗江南道门高人,赶赴武当充斥道宫。
先前六位皇帝,不过偶尔想起来才会口头勉励一番嗣汉天师府,召道门高人,大抵召的是真武掌门真人。待到了延康年间,延康帝晚年痴迷修道,于真武处得不到好处,这才重新想起了嗣汉天师府与正一道。
是以近十年间,延康帝才屡次召张天师与正一高人进神京讲法。
薛振锷听得头皮发麻,刻下的道门不说是形如散沙,起码也是四分五裂。简直与武当山上情景一般无二!
大家各有传承,供奉的祖师、神仙都不同,所奉斋醮科仪都不同,全真更是连斋醮都没有,这般散乱只怕就是秦皇复生也难以统合。
还好佛门也是一团乱麻,否则若是祛魔存真之法流传开来,被大和尚们学了去,哪里还有道门的活路?
而今佛门兴盛,道门衰微,偏偏道门内部又四分五裂……总得想个法子将道门弥合起来,否则如何与佛门抗争?
源头不同,祖师不同,供奉神仙不同,流传下来的修行法门不同……这简直就是无解,好似能弥合种种不同者,只剩下一个利字了。
此时想这般多为时尚早,总要将大江南北看上一遭才有计较。
薛振锷起身为李玄感斟茶,就听其说道:“师弟,若在江南游历,须得峁山、白莲等旁门左道。若敌不过,师弟可求助玄教。”
“玄教?”
这玄教也是蒙元做的孽。许是蒙元西征,知晓了政教合一的好处,是以蒙元便在中原试图推进政教合一。于是玄教应运而生。
这玄教本是龙虎山道士组成,鼎盛时力压全真、上清,大江南北道门都归其管辖,总坛则在大都万寿宫。
蒙元一完蛋,这玄教就尴尬了,天下道门再无一人听其命。而今长江以北再无玄门,江南之地尚且残留少许,只是估计再过几十年玄门便会重新归附正一门下。
待天色不早,李玄感告辞而去,薛振锷心中也估算好了此番游历路径。他谋算着先行南下,去往福建闽江,看一看统领福建的闾山派。
这闾山派乃是灵宝、净明与本地巫祝合流而成,算是净明分支,在福建一地流传甚广;此后从福建往东去往江西,正一、净明、灵宝祖庭都在江西,总要去看上一看;此后不拘云贵滇,看一看当地巫蛊之术,此后再去巴蜀青城转一转,传闻当地有剑仙传承。
最后北上汉中至山陕,如此也将各地道门摸了个遍。
这一天相安无事,待转过天来,薛振锷早早拾掇了行囊,与万守阳万真人辞别,背负行囊便从茅山行将下来。
此时朝阳初升,沿途路遇奉香居士无算,直把薛振锷嫉妒得不轻。若真武有此等兴盛情形,何愁大事不成?
薛振锷离了茅山,一个时辰光景转入官道,由此一路南行。早春时节,田埂周遭草木生发,一派郁郁葱葱之色。薛振锷没买坐骑,只凭着双腿信步而行。
渴了自有山泉水,饿了或在野外狩猎一番打牙祭,赶上集市也会使些银钱改善生活。如此匆匆二十余日,自离了温州府之后,山势渐多。
遥望不过二里行程,往往要走上小半日。薛振锷自是知晓这是进入福建地界,无怪人言此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薛振锷入得群山之间,贪图抄近路结果一连三日不见人影。
好容易转入官道,偶遇山中猎户,这才得知此时已进了延平府地界,不远便是九峰山。
薛振锷谢过猎户,便要起行,那猎户却阻拦道:“小哥且慢!小哥若是赶路,不妨去府城中寻了商队结伴而行。”
“哦?老丈这般说,可是前方有剪径强人?”
那猎户摇头道:“这等穷山恶水,哪里来的剪径强人?前方山林中有山君作祟,凡过路者必留粳米一石,如此方可无恙。若不供奉山君,必引得山君作祟。小哥听某家一句劝,切莫自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