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天下 第五十二章 撰纪 (第2/2页)
天下世人有万万,普通臣民,王公贵臣甚至是皇帝,他们算什么,那些古往今来的大儒,儒家三纲,一道道礼仪,束缚着全天下人,可是帝王皇权始终影响着天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孔夫子,至圣先师,所创下的儒家一脉,得以治天下,以武立国,以儒治国,早就不成了常态。
诸君呐,天下无人至圣至明,万般的教派,终将有一日会走向末路,也终将有一日不会被世人所认可,圣人的确有圣人的本事,千年学派也有学派的道理,四书五经哪一章哪一页都在写着贤德圣人,圣贤之说,仁义道德。
孔夫子的理念的确是正确的,儒家风骨也是世人所向往,可是如今也正应了那句话,人心在变。
我,我们,天下人都在变,天下的时局也在变,治国治世,如今来看帝王或者周天子早就不实用了。
心负天下之人,有江海之志,有治国之能,他们是为天下而生,为天下人而生,不曾拘泥四处经,不曾拘泥于功名,他们也不曾盼望自己或者成为一代圣人。
他们要改变,天下,首先便改变了自己,入家风骨学者气概,随波逐流,剩下的便是宛若君子般的心愿,还有小人般的手段。
最后就是我为天下。
他们这种人望蝼蚁,看的则是蝼蚁不屈则不灭之志,可用于天下。
再看江山,心中有天下气概。
六家学派的主旨: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都致⼒于天下太平。
儒家涉猎⼴博却难以精通,但其中君⾂⽗⼦之礼是不能抛弃的;
墨家过于节俭,但其中加强农业⽣产同时节约花费的主张,是不能废弃的;
法家虽不分亲疏,刻薄寡恩,但其中摆正君⾂次序,明确相互职责的法令也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名家苛求名词概念,反⽽脱离了实际,但其中辨正名实的逻辑是值得考察的;
道家关注⾝⼼合⼀,遵循规律,⽆为⼜⽆不为,看似简单又很难说明白,其中⾝⼼安定才能治理天下的说法难道不是很对吗?
吾诚惶诚恐,笔下无圣贤,无帝王,唯有天下。
陈珂旧梦,不值一提,诸君且看便是
正文
以治国兴邦为理想的能臣王守仁也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后,他出任首辅后的十年,是宁王朝蓬勃发展的十年,正在走下坡路的帝国出现了中兴气象,政治上有考成法,经济上有一条鞭法,军事上他提拔将者,亲征漠北,一系列举措,让陈珂日久中的宁王朝焕发出新的生机,它是一个能臣,同时也成了一个权臣。
永宁三年,王守仁诛之,这一年他五十八岁了。
二人看似在朝堂之上,每日都在争论,台上台下不分胜负,不过也正是因此,二人皆是天下少见之人,自然都有些惜才,就他们而言,他们从不把敌人当做敌人,不惜吝啬的去赞扬,只为天下,还有更多和他们一样的人。
这也是,崔澹为何要冒着如此的风险来为王守仁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