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青萍末 第三十二章 武陵人捕鱼为业 (第2/2页)
除此之外,撰写《平生小记》的作者李卿白对于桃花源都是简单至极的一句话,甚至于武陵源都是一笔带过,可对于生在武陵中的一位儒家诗人却是花了极多笔墨去书写此人。
当时宁初一年少无知,看到此处只觉得颇为潦草,这天下哪里会有因为一个人认识一座城这个理,可如今年长了几岁,少年才颇为感触。
宁初一对于那位儒家诗人,名字记得异常清楚,姓陶,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对于该不该去拜访他,少年一时间举棋不定,据书上所说,这位诗人最是好酒,这点好说,可却偏偏不为五斗米折腰。
宁初一很是头疼。
想了许久,仍是得不出答案,房间内的少年索性放下此事,开始琢磨起《平生小记》中有段对大晋国太祖皇帝的描写,亦是一词,“荒淫无度”。
当年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打天下,国境内的世俗道观出了很大气力,所以从开国伊始,大晋皇室便有意无意在提高道教声望,不仅被皇室封为国教,还有道观中那位老观主也被封为国师,毫不收敛降低儒释两教威望,一时间世俗里道教开始成为三教之首,而司马炎这位开国皇帝,自然也落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誉,赢得身前身后名,自那时起国境内的各个小城皆广为流传一本专门记载太祖皇帝的生平,宁初一初次上山采药有些钱财,咬紧牙关买了一本,其中无非就是围绕“亲国亲民”一词来写,可那日少年来来回回琢磨了半夜,却从满是赞美太祖皇帝的字词中横竖看出两个字来,“吃人”。
少年非是有意诋毁司马炎,实在是他自始至终相信一句话,历史由胜者书写。
只不过宁初一若是算下来,其实也深受道家思想启蒙,可惜道家是道家,道教是道教,二者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义却天差地别,哪怕前后二者伊始出发点一致,也不能说道家便是道教,如今这个世道,除去世俗王朝的独见,实际上如今外界的道教修士早已“士别三日”,偏离本心说不得是对是错,可只要天下百姓是安乐,再怎么说也不算辱没“道”这一字,便是好的。
青林镇这偏僻小地方自然是没有道观的,连半个云游道人也无迹可寻,但武陵源却不同,位于大晋国境的西北处,大晋仅有的三座道观中,除去京城和扶风城的两座道观,这里便有大晋剩下最后那座道观,白云观。
最负盛名,没有之一。
只因当年司马炎当朝时,白云观付出的不仅仅是人力,据说还请了位观中的老祖宗助战,那么一切都水到渠成,其中内幕不足为外人道了。
想到此少年摇了摇头,他是剑门一脉的修士不错,天下剑修与三教不讨好,修行皆人人皆知,可他心底其实对双方其中的恩怨却还没有个明确理念,只能算懵懂,李慕玄只是说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可如今既然来到了武陵,那就万没有不去白云观走上一遭这个理,于是宁初一站起身信步走到屋檐,这场秋雨连绵不绝如缕,他愣了愣神,不知为何,忽然就想起宁缺来了,他怔怔出神,自己怎地这般狠心?
当年是谁说不曾后悔?
少年放下槐木剑,面色凝重,转身回到房间提了根小木凳,就这么坐在屋檐下静静观赏起这场秋雨来,良久良久。
大抵是思绪飘回了某年寒冬,想起那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粉瓷丫头,少年紧绷的心放松了下来,脸上笑意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