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福宁殿太后理事,正德殿皇帝赐官 (第2/2页)
皇帝意味深长说道:“你二人难得能达成共识。”不待下文,只听殿下韩楚风说道:“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皇帝说道:“丞相且细细说来。”
丞相说道:“自我朝百余年至今,向来以功绩论封赏,若以荫泽而开此先河则朝堂制度崩坏,国将不国。”
太师庞博说道:“臣附议,丞相所言甚是。”
皇帝又说道:“今日大殿之上甚为奇特,时时意见相左之人今日皆能达成共识,殊为难得。”
只听庞博继续说道:“臣以为柱国将军之功固然流芳千古,然其子尚无功绩,无功而受禄,则百官难服,百姓难平。”庞博一党自然无不附议。
太子说道:“太师所言差矣,许玄默有功于朝廷。”
庞博问道:“敢问太子他有何功?”
太子说道:“前几日本宫向太后请安,太后言中秋之宴许玄默为太后诊病,使太后近来身体康健,难道这不是功嘛?”
庞博说道:“这算何功劳。”
不待太子说话,只听宁王说道:“庞太师你大胆,太后乃万金之躯,百姓尚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说”,何况太后母仪天下多年,今虽不问政务,然其身体何其重要,你竟敢说医治太后不算功劳?”
庞博骤然听得此话,慌忙拜服于地,说道:“臣绝无冒犯太后之意,还请陛下明察。”
皇帝说道:“宁王所言不差,庞太师说话需仔细,不得随意妄言。”
韩楚风说道:“所说宁王所言不差,然许玄默之功毕竟与政务无关,致仕为官确实不妥。”
皇帝说道:“丞相之言不无道理,也可不致仕,食禄即可。”
太子说道:“父皇圣明,儿臣以为父皇所想深合法理,不致忠臣寒心,也不致众官非议。”
庞博待要再做争执,只听皇帝说道:“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着内阁拟旨,敕封许玄默杏林侯,不必另行请旨。”
听到皇帝封其杏林侯,众人窃窃私语。
丞相回府后,正值午饭时刻,紫灵,纸鸢,韩夫人等人皆在,丞相言明朝上之事,说道:“今日皇帝果然封你为杏林侯,此乃何意?”
玄默说道:“皇帝一向多疑,你越拒绝他必想着我不入朝堂对我等有着极大的好处。而封我为杏林侯有双重意思,一者以杏林敲打于我,让我自知身份;其二封侯便要开府建衙,那我便离开了丞相府。看来皇帝还是怀疑我们之间并不是单纯医患。”略所沉吟,接着又说道:“也是,谁又能信呢?不过这样也好。”
韩紫灵笑着说道:“杏林侯得亏皇帝想得出来,还第一次听说这等爵位。”
韩夫人说道:“皇帝心思深沉,此次留你做侯爷只怕猜忌和试探更多吧。”
玄默说道:“是啊,直至今日他还在忌惮我父亲到底留了多少手段,这么多年可以说他挖空心思也未能找到,此刻我入京他自然不能错过良机。”
长公主府内,听完朝堂之事,长公主说道:“许尚武,当年你仓皇而走,今日更没了当日之底蕴,还想翻天吗?”
庞博说道:“陛下不是一向忌惮嘛,为何这次力主封侯?”
长公主说道:“陛下忌惮的是许尚武,不是封侯的一介白衣许玄默,放在身边看着总比在暗里要好太多。”
丞相府内,玄默说道:“怕是要看着我了,这样他安心且能寻蛛丝马迹。”
韩楚风说道:“只怕安生日子过到头了。”
玄默说道:“这么多年何曾安生,首阳山早就有人混迹,也早已知晓我的身份,要不是当初邺城突发瘟病,只怕我也难联系京中。”
韩楚风说道:“没查出来吗?”
玄默说道:“还未查出,隐藏极深。”
韩楚风说道:“接下来该如何做?”
玄默说道:“朝堂涉足江湖多年,既然想用江湖手段解决,那便看看江湖谁做主。”
韩紫灵说道:“你待如何?”
玄默说道:“只有我在明面牵制,他们才能聚焦于我,而我也能走近宫城,只是不建功终究难以立足。”
丞相说道:“只怕宁王太子会更忙,忙于拉拢。”
玄默没有接话,那个位子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而柱国将军远遁之后许玄默现身京都,如若无所图,谁也不信。
千里之外,雪峰之上,一个儒士正在推演天机,久决难下,口中呢喃道:“近日天机难测,怪哉怪哉!”
只见一个英武汉子和一个沧桑汉子,那英武汉子说道:“易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你这一次又一次的摆弄灵龟无用,就别测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操那么多心干甚。”
沧桑汉子说道:“你就是懒,连带着我们不能操心。”
儒士说道:“没跟你们闹,最近难测得紧。”
沧桑汉子问道:“如何难测?”
儒士说道:“我何尝不知一次又一次之卜告乃是大忌,只是卜而不得并非卜而不告!”
英武汉子说道:“你是说天机被阻?”
儒士说道:“正是如此,前几日还无变数,近几日天机被阻,逢卜无果。”
沧桑汉子说道:“我记得《鸿蒙天机录》有类似记载,天下将乱则天机受阻,难道说天下将乱?”
儒士说道:“起初我亦以为如此,只是几次卜算发现乃是主位混乱,怕是江湖庙堂要人才辈出了。”
英武汉子说道:“你是说天下将打破现有平衡,出现群雄逐鹿之象?”
儒士说道:“定是如此,英雄出则天下乱,只怕江湖又要血雨腥风,庙堂更是步步杀机。”
沧桑汉子说道:“那只怕是大乱方能大治之象,看来他之安危难测。”
英武汉子说道:“那便让南宫忘机与轩辕向秀早日出山吧,闭门造车不如出去闯荡。”
沧桑汉子说道:“只怕有些揠苗助长。”
儒士说道:“出门历练好过闭关,也不无道理。”
南朝大夏国,三清观,一个老道士气喘吁吁地追着一个半大小孩,约莫十余岁的模样,长相极为普通,却见眼神如墨如泉,澄澈无比,手里拿着一本书,在一页一页地撕,老道士边捡撕掉书页边喊道:“若虚,我的小祖宗,你莫要闹了,《太上三清诀》乃是三清观的根基。”
那叫若虚孩童说道:“你不让我下山我便撕了它。”
那老道士说道:“江湖太危险了,你年纪尚小,我如何能让你下山。”
若虚说道:“那我便撕,你也莫想拦我。”
那老道士嘴里念叨着“天天防着他,不想还是被他找到了”,脚底下不曾停歇说道:“我答应你让你下山,你莫要再撕了。”
若虚“嘿嘿”一笑,真是纯净如水,说道:“早这样不就好了嘛!”说完将书扔到了道士怀里,转身向山下跑去,老道士在身后说道:“带上盘缠。”
若虚说道:“师兄放心我有办法。”
老道士看着手里的门派至宝《太上三清诀》心疼地抚摸着,又无奈地摇摇头,慌忙跑进屋子准备粘合。
正是:
千年道门出英杰,心如冰雪性如水!
欲知若虚下山有何造化,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