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静室秘谈 (第2/2页)
进入静室之后,麦铁杖先是让三个掌柜在蒲团上就坐了,当即也找了个蒲团坐了下来,并对苏游点了点头。
苏游走到他们面前,随即笑着说道,“接到了使君的请柬后,想必你们也猜到他为什么会请你们来府衙了吧?”
苗海潮白明达都点了点头,姚思也小心地问道,“莫非是因为杭州城近段时间物价反常的事?”
苏游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没错,在这里我们也没必要藏着掖着,简单点说就是,扬州城最近粮盐之类的生活物资连续疯涨,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五六倍了,这个势头如果再不遏制住的话,扬州就完了,而你们也落不着什么好的。”
苗海潮心中大不以为然,嘴上也说道,“经略使这话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
苏游对他的话不知可否,而是侃侃谈到,“通常说来,物价的提高往往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我经过调查,也发现因为天气的原因好人为的原因使得江都郡的去年收获的粮食不如往年,但粮食的价格在半个月之内就翻了好几番,这是否太夸张了点?之中的秘密或许你们都知道吧?”
苗海潮等人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人去接苏游的话,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把秘密暴露出来显然得不偿失。
“票券,对不对?”苏游扫了一眼坐在蒲团上的三个掌柜,而后一阵见血地质问道。
麦铁杖心下有些震动,其实中午离开天涯阁的时候他就想过这票券的问题,却一直想不明白;其余三人明明知道,却依然默不作声。
场面也随之冷了下来,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静之中。
苏游转身用炭笔在身后墙壁的白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劵”字,而后又转身对蒲团上的四人说道,“今天咱们就说说这‘劵’字。”
姚事首先正危襟坐了起来,他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听苏游讲课的状态,其中的原因,多半还是因为他来到扬州后便得知钱庄把绝大部分的银根都换成了各种票券,而他此前对票券的理解只是听与他交接的掌柜所言的。
苗海潮笑而不语,虽然他的钱庄中也有大量的票券,但他也不相信苏游能说出什么来,毕竟苏游来扬州最多也就一个月,而票券是扬州的特产,别处是万不可能有的。
白金喜则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齐郡钱庄进驻扬州的时间毕竟比其余两家钱庄晚些,相应地,如果说那两家钱庄在票券的交易中吃肉的话,齐郡钱庄最多只能算是喝了口汤。
“虽然你们手上都抓住大量的劵,而且经营这东西时间也不短了,但你们真的知道这‘劵’是怎么回事吗?”苏游扫了他们一眼,淡淡地说道。
苗海潮当即举了下手,理所当然地回答道,“这个‘券’的意思,就是用钱买下东西的购买权,然后兑不兑现,何时兑现,都是买主说了算;无论将来价格如何变化,商家都必须无条件兑换。”
苏游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还有呢?”
“因为丰年和荒年价格波动大,一些精明的人便在丰年时买下券,攒在家里,等荒年涨价时再卖给人家,还有性子急的,等不及这样守株待兔,他们通过赌来年的收成,专做买空卖空。如果猜来年是丰年,现在券就跌价;倘若来年是荒年,现在的券就涨价,谁预测准了,谁就赚了。”苗海潮见苏游点头,当即侃侃而谈起来,说完了这番话后,又补充道,“赚的就是预测相反的一方赔得钱。”
苏游听了苗海潮之语,当时就震惊了,再联想到今天中午令他震惊了一次的魏永昌,他竟有些分不清这是什么时代了。
苏游原本以为这些古代人对票券的认识,应该是很幼稚的;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精明的商人,已经掌握了这个扛杆工具,脱离了现货交易的范畴,具备了期货市场的雏形。
在苏游的记忆中,世界上第一家银行是意大利的“巴尔迪银行”,这家银行的出现要到十三世纪;而世界上第一家期货市场则是在英国成立的,时间则是与现在相隔了一千年的十七世纪。
因为苏游这支小蝴蝶的到来,与银行具有同样功能的钱庄提前诞生了,期货买卖同样也提前出现了......
苏游震惊之余,意识到现在可不是细数自己丰功伟绩的时候,于是严肃地盯着苗海潮说道,“苗掌柜好见识!但我要说,你看问题还太片面了!”